新闻详情

浙江嘉兴开创先河兴建湿地净化饮用水源

日期:2024-04-27 06:57
浏览次数:1104
摘要:
 
浙江嘉兴开创先河兴建湿地净化饮用水源浙江省嘉兴市处于太湖流域的末端,上游“客水”污染严重,威胁着嘉兴市区居民的饮用**。为此,该市首开先河,在两个自来水厂上游,各打造了一个多级净化的人工生态湿地。这个湿地不一般,湿地内的“多级截留与根孔净化相结合”的**技术正是净化水质的核心法宝。沿着公园般的湿地一直散步到自来水厂的出水口,很多参观者都会勺起一勺水,一饮而尽。
嘉兴市区有两个自来水厂,分别是石臼漾水厂和贯泾港水厂,水源地总体水质为Ⅳ类—劣Ⅴ类水体。
毫不夸张的说,嘉兴市域及周围已找不到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源。
为解决饮水难题,2009年,嘉兴市投资6700万元,在石臼漾水厂取水保护区上游,建成了1630亩水源生态湿地工程。
在借鉴了石臼漾湿地良好运行效果的基础上,2011年,嘉兴市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工程在该市市区南郊动工,工程概算总投资2.28亿元,并于201310月投入联合试运行。
整个湿地工程建设总面积为3737亩,其中纯湿地面积1214.4亩,陆地园林绿化面积2523.3亩,利用湿地根孔原理进行设计,包括缓冲自净区、湿地根孔生态净化区、植物园净化区、引水区4个功能区。
其中,*核心的就是湿地根孔生态净化区。在这个区域内,*为核心的就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多级截留与根孔净化相结合”技术。利用湿地植物、土壤根孔,在湿地区水位变化作用下,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吸收。
“湿地建成之初,自身净化过程比较缓慢,完成完善的净化过程需要1015年,*长需要30年。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强化措施,包括人为的植入秸秆,让秸秆腐烂后发挥净化功能。同时,湿地内种植了芦苇、水葫芦、藻类等植物,加速人造根孔向自然根孔过渡,这样只需要8个月就能形成净化能力。”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的王卫东教授说。
和其他净化方式相比,湿地净化的优势何在?
嘉兴市水务集团总经理陈玉林介绍,生态湿地的*大的好处就是无公害、无副作用。通过自然沉淀,悬浮物会沉浸下来,植物的根系与土壤起到拦截作用,此外,单细胞生物、藻类、高等植物,把水中有机物通过酶分解成小分子。
“水葫芦、水花生、芦苇,这些植物对水中氮磷钾吸收很快,利用光合作用吸收水中营养物,实现物理净化水源。”陈玉林说。
有了“湿地净化机”,水厂供水水质已经稳定达到国家标准。
有数据显示,嘉兴市区石臼漾、贯泾港两座厂水目前供水能力提升到每天55万吨,年供水总量从2002年的4116万吨发展到2013年的12602万吨,增加206%。供水区域从原先的不到40平方公里扩展到968平方公里,受惠约110多万人。
据悉,采访嘉兴市贯泾港生态湿地与水厂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开展“走基层建设美丽浙江”集中采访活动的一站。
日前,**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杭州举行,全会明确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美丽浙江建设各项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到2017年,美丽浙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争取建成国内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在此基础上,再经过较长时间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山绿、地净”,建成“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
 
31011402005062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