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合肥**污水处理运营模式 尝试PPP模式运作

日期:2025-07-19 15:44
浏览次数:923
摘要:
 
合肥**污水处理运营模式 尝试PPP模式运作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近日联合发布《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并将于今年31日起施行。新规鼓励地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项目。记者昨日从市排水办获悉,目前,我市已经在尝试污水处理设施PPP(公私合营)模式运作,并将开展污水收费标准调整。业内人士指出,新规出台对推动我市污水处理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年处理污水3.8亿吨
 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侧面见证了合肥建成区的不断扩容和城市的发展。
 十一五”以来,我市累计投入约40亿元新建、扩建、改建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城区**实现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在城区,截至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总规模102.5万吨/日。
    据统计,2014年,合肥市城区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3.8亿吨,较“十一五”末增长了44.92%。预计今年,我市城区还将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0万吨/日。
    出水执行**A标准
    污水处理量反映污水处理的数量,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决定着污水处理厂运行的质量。
    市排水办设施运营管理科负责人徐超介绍,随着对一批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合肥城区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目前已全部执行**A标准。当前,出水主要指标正逐步提升至地表水Ⅳ类。与此同时,针对污水处理厂另一“产品”——污泥的处置,也将逐步过渡为更为**、无害的工业化集中处置。
    据了解,现行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把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划分为一、二、三共三级标准,水质递减。其中,**标准又细分为**A和**B两个等级,水质递减。**A是国标中*严格的出水标准,地表水Ⅳ类标准,则是合肥自我加压,在**A标准上更进一层的提升。
    **污水处理运营模式
    合肥自19964月开始征收污水处理费,并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管理:由市供水集团代征,将费用缴入国库;同时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由市财政局监督使用。
    在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方面,我市稳步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进程。目前,城区污水处理厂通过BOTTOT、托管运营等多种模式已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设施效率。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在逐年攀升。”徐超介绍,同时,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的标准也在逐步提升,两因素叠加,使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管资金面临压力。
    根据将于31日起正式实施的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新办法,污水处理费仍将执行“污染者付费”原则,其中特别指出鼓励各地区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合肥已在进行此类探索。目前,在尝试污水处理设施PPP模式运作,并将着手对污水收费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31011402005062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