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北京“**水源”解水荒 再生水年利用量超地表水

日期:2024-11-01 08:06
浏览次数:984
摘要: 北京“**水源”解水荒 再生水年利用量超地表水: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2014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为8.6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2%,在国内遥遥**。 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瓶颈 北京走上再生水开发之路,源自“水荒”之痛。近些年来,北京以年均不足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维持着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每年水资源缺口已达15亿立方米,由此带来地下水严重超采等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紧迫的资源性约束条件。”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说。 在这种局面下,北京将...

北京“**水源”解水荒 再生水年利用量超地表水: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2014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为8.6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2%,在国内遥遥**。

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瓶颈

北京走上再生水开发之路,源自“水荒”之痛。近些年来,北京以年均不足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维持着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每年水资源缺口已达15亿立方米,由此带来地下水严重超采等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紧迫的资源性约束条件。”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说。

在这种局面下,北京将眼光盯在了污水上。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介绍,到2014年,北京市再生水使用量已经突破8.6亿立方米,约占全市用水总量37.5亿立方米的22.9%,所占份额超过地表水20.5%的比例,已成为全市稳定的“**水源”。

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产生态

“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产生态,这已成为北京供水的基本格局。”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介绍。

作为工业用水大户,目前北京市区热电厂均采用再生水作为冷却水。在位于草桥的西南热电中心,一座灰色建筑的“头顶”呼呼地冒着白气。“这座通风冷却塔用的冷却介质就是再生水。”京桥热电公司总工程师马万军告诉记者。

“根据粗略计算,生产1度电需要1.25公斤的水,北京水资源这么紧缺,再生水是*好的选择。”马万军说。西南热电中心一年使用再生水的量在400万至500万立方米之间,全部来自卢沟桥再生水厂。

此外,作为河湖景观环境补充用水,再生水的广泛使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北京市水务局排水处副处长熊建新介绍,目前生态补水已成为再生水的*大用户,全市七成以上河湖补水来自再生水,每年使用量达到4.8亿立方米。

为了推广和鼓励使用再生水,多年来北京维持再生水价格1元/立方米不变,同时对再生水的用户免缴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潘安君介绍,据测算,按照目前采用的工艺,每立方米再生水的实际处理成本为2.8元。仅此一项,政府每年需投入补贴十几亿元。

进一步推广有待于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尽管南水已经进京,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北京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金树东表示。到今年底,北京再生水利用量将达到9.5亿立方米,与南水北调进京水量大体相当,成为中心城区水源可靠、供应水量集中的两大主力水源,对化解“水荒”、保障城市用水将起到积极作用。

数字显示,2014年北京污水处理量为13.9亿立方米,而再生水利用量为8.6亿立方米,二者之间仍有较大差距。杜伟介绍,目前集团生产的再生水基本都能得到利用,甚至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主要的问题受制于再生水厂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处理能力与人口增长不协调、不匹配。

记者了解到,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厂项目面临选址难、落地难、拆迁难、融资难等诸多问题,然而,相对而言,居民的反对*让建设单位感到“头疼”。定福庄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等建设项目因得不到周边居民的支持,工程进度受到很大影响。“槐房再生水厂开工比预定工期晚了8个月,清河管网配套工程晚了10个月!”潘安君无奈地说。

据了解,居民反对的原因是担心再生水厂的气味、噪音等会对居住环境造成污染。潘安君介绍,为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政府不惜加大建设投入,提高建设标准,设计上采用地下或全封闭的措施,努力减少设施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政府的着眼点在于提升公共利益,而小区业主首先考虑自身利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主任蒋洪强研究员认为,解除附近居民的顾虑一方面要增强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规范性,积极探索对利益受损方的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可在法律框架里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积极推进经过合法程序和科学论证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落地,破解城市快速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

31011402005062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062号